发布时间:2018-09-26 浏览次数: 1079次
“家人”是附近银龙湾、海晶城、深蓝小城等三个小区的近邻们,来自全国的19个省份,共700多人,因此这场被称作“百家宴”的宴会规模有80桌之多。
海上生明月,秋风送爽来。9月23日夜间,在乳山银滩的金鼎·银龙湾小区广场上,一场特殊的“家宴”在月光下秋风中举办。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家人”是附近银龙湾、海晶城、深蓝小城等三个小区的近邻们,来自全国的19个省份,共700多人,因此这场被称作“百家宴”的宴会规模有80桌之多。
“让我们一起干杯!”业主欢快畅饮。
业主现场展示自己的拿手菜。
不同的口音聚在一起
各地特色菜摆上桌
福建的白雪鸡、荔枝肉,四川的麻婆豆腐、宫保鸡丁,贵州的青岩豆腐、脆皮鱼,还有浙江的金华点心、陕西的凉皮……一时间,八大菜系的代表名菜和各地特色小吃一起被摆上了桌,大家举杯共饮,相互问候祝愿,却都操着天南海北的不同口音。这就是百家宴。“虽然没见过面,但感觉很亲热,这也是我们这些外地老人最需要的。”来自福州的李先生说,“在这里住了5年了,发现在这里的邻里关系比在福州的还亲近,或许这就是‘抱团’养老。”
23日一大早,66岁的张汉瑛就去附近赶集采购去了,买了藕、西红柿、黄瓜、猪肉一大堆,“很遗憾,没有买到淡水鱼,我做的酸菜鱼可好吃了。”张汉瑛来自武汉,今年首次搬到金鼎·银龙湾居住,“楼宇管家说,一家只出一个菜,我想做六个,粉蒸肉、莲藕汤都是我的拿手好菜。”“超额”的原因是“山东人太实在了”,张汉瑛尤其感谢物业公司的小伙子们,“这帮孩子对我们老两口的照顾太多了。”
还不到下午四点,来自福建的陈乐闵就赶忙下厨准备去了,她“超额”更多——8个闽菜,“春饼、太平燕、粉干、牛肉青椒……一时也只能准备这么多了。”跟张汉瑛的想法一样,陈乐闵也是想用这种方式支持一下物业公司举办的这次活动,她家的整套红木家具都是从福州运来的,“小兄弟们一件件地给我扛到了楼上。”在银滩生活了两年,陈乐闵还学起了威海话,“好玩,也有亲切感”。
一个多月前开始计划
原定60桌涨到了80桌
这个夜间,最忙碌的是刘明宝。刘明宝是金鼎物业的经理,“一个多月前开始计划这个事,没想到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这么高,不到一星期,报名就超员了,原定的60桌涨到了80桌。”物业公司要为每桌配上麻酱盐焗鸡、黄瓜拌虾仁、红油干豆腐丝、手撕猪心等4个基本菜,还要备足月饼和油饼、水果、酒水,再加上布设舞台的费用,这场“百家宴”一下子就花去了六七万元,“让大家都有大团圆的感觉、找到家的感觉,花再多也值了。”每桌坐9位业主和1名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这种“非常9+1”的配置也是有原因的,“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更能促进我们跟业主的感情。”
在银滩,绝大多数住户都是来此养生、度假的老人,随着硬件设施的日渐完善,越来越多的这种“候鸟老人”成为永久居民。来自各地的人带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这里冲突、交融,他们前半生的生活迥异,在退休后却其乐融融地共同生活在了一起,他们之间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讲起业主们的事,刘明宝能脱口而出且滔滔不绝,比如有位来自贵州的独居女士跟一对福建夫妇邻居搭伙吃饭已经三年多;再比如一位业主半夜突发疾病被送进医院,跟着救护车赶到医院的邻居竟然有十几个……
在银滩,“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老话被一场“百家宴”诠释得很到位。
在银滩已经住了5年
老家的水土最养人
参加百家宴活动,孙穗花搀扶着老母亲,带来了一盘腊肉炒黄瓜,腊肉是她特意从广东带过来的。虽然一开口就能听出她是南方人,但她已经是“家人中普通话最好的了”。
“从我的名字就知道,我生在广州,现在是香港人,但在银滩已经住了5年了。”孙穗花说,她兄弟姐妹共6人,其中4个姐妹在银滩买房居住,“老爸老妈来了就不走了。”
孙穗花的父母自2013年就在银滩的金鼎·银龙湾买房居住,之后再也没离开,原因是“还是老家好”。孙穗花的父亲孙洪礼已经94岁高龄,母亲杨秀娥也已经88岁,“我们是掖县(今烟台莱州)人。”年轻时,孙洪礼是第四野战军的解放军战士,在辽沈战役胜利后,随军一路南下,直至1949年解放广州后,就留在了广东工作,因此子女也都是在广东出生。
子女们开枝散叶,大多下海经商,家境殷实。多年前,移民新加坡的小女儿曾把老两口接到新加坡去养老,两位老人在异国生活了5年之久。2013年,听闻女儿们在乳山银滩买了房,老两口毅然回了国,当年冬天就搬到了银滩,自此一年到头在这里居住,“老家的水土最养人。”其实,当时的金鼎·银龙湾才只有4栋楼,很多硬件设施尚未建设。
尽管在广东工作生活了60多年,老两口却仍是一口地道的烟台腔儿,他们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穿着草鞋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打仗,也埋怨近年来广州的车越来越多、天越来越热,对老家的依恋也就越来越深,“有人说‘哪里的黄土不埋人’,但是毕竟还是叶落归根好。”在银滩生活的这5年里,银滩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老两口更不舍得离开,跟子女们说“要是想看我,就到这里来”,孙穗花等姐妹几个也相继在此买房。
从“祖籍”变为家乡并没有经历多久,孙穗花发现“老家的什么都好,这山这水,这里的空气、气候、海鲜、水果,我都喜欢。”对着丈夫和儿子,孙穗花会说着粤语却以“我们山东人”的身份解答他们的疑惑,“我也没打算再回去,我把狗都带过来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陶相银 王震